“退票事件”长期影响大 都做幕后玩家岂会有赢家
4月28日当晚,在成为唯一一部首日预售破亿元的爱情片,并进入内地影史预售票房前十名之后,还没有来得及庆祝,《后来的我们》就被曝光存在大规模恶性退票情况,金额可能高达2000万元。
业内人士指出,这是一种新型的票房造假手段,造假方可能注册大量虚拟账号,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段购买大量电影票,让影院误以为预售高而增加排映场次,而后在上映当天退票,最终绑架排片。“对院线伤害最大的就是,哪怕影片并不是那么好,已经排出去的场次也没有办法再更改了。”一名影院经理如是说。
这一事件迅速发酵,成为小长假期间热点话题之一。国家电影局初步认定该影片退票情况确有异常,介入了调查。刘若英工作室也于前晚发表声明撇清干系,表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查明真相。而最早发表声明的猫眼,则将矛头指向了黄牛。
然而,对于猫眼“甩锅”给黄牛的做法,壹娱观察主编师烨东提出了质疑:“如果电影票的倒买倒卖还有这么大的逐利空间,我们为什么没有在档期最热、完全一票难求的2018年春节档看到这么多黄牛?为什么没有在《速度与激情8》这样的爆款影片中看到如此多的黄牛?而在一个算不上有多热的‘五一’档与一部没有顶尖流量演员的电影中同时出现?”还有业内人士认为,猫眼作为购票平台就不该参与发行,否则容易沦为“贼喊捉贼”。
但无论最后造假者是谁,这件事真的会有赢家吗?有业内人士说,“其实造假行为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当下,相关的片方、发行方、主创人员如果一旦沾上这种事,自身会产生信任危机。”他举了个例子,《捉妖记》当年曝出“幽灵场”事件,其负面影响之后在《捉妖记2》的宣传中体现出来了:“第二部还没上映,就有不少人在影片相关网页下面留言提到这件事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影片的热度。”所以,《后来的我们》“退票”事件如果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,如今看似获利的各方,未来也会受到其害。
在影评人韩浩月看来,“电影事业讲究长期发展,票房造假太着急了,用这么狠的招数的确能为自己带来短期利益,可从长远看,扔出去的匕首必然会反弹到自己身上,票房造假不遏止,未来的电影产业链上就不会有赢家。”
标签: